隨著各國面對全球變暖,貧困以及和平與正義問題,人工智能(AI)代表了一把強大但雙刃的劍。本周,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發(fā)布了有關AI如何幫助(以及阻礙)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首次研究。
該分析今天發(fā)表在《自然通訊》上,重點關注人工智能如何影響聯(lián)合國2015年通過的17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
這項研究是由KTH皇家理工學院的助理教授Ricardo Vinuesa和Francesco Fuso Nerini領導的眾多研究人員共同撰寫的。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暢銷書《生命3.0》的作者Max Tegmark以及Umeå大學AI倫理學教授Virginia Dignum參加了會議。
Fuso-Nerini說:“人工智能已經以不同的方式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 Vinuesa說:“該分析為就AI未來的人類目標進行必要的對話提供了基礎。”
該研究為如何應對將AI解決方案應用于這些世界頂級挑戰(zhàn)的利益和風險提供了指導方針,這些挑戰(zhàn)被稱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SDG),旨在針對從經濟,社會到環(huán)境的169個單個目標進行管理。
整體研究結果表明,其中134個目標可以從AI中受益,而另外59個目標則無法。以百分比計算,AI 產生了79%的積極影響。
Vinuesa說,例如,城市居民將從AI中受益,它有可能變得更加包容和安全。研究指出,人工智能將使改進的技術能夠用于測量城市空氣污染。
人工智能在將人們擺脫貧困,減少能源消耗和促進清潔可負擔能源方面顯示出明顯的潛力。例如,所謂的“智能”電網可以使電力需求與各種可再生能源相匹配并達到平衡。但是,研究指出,到2030年,對ICT解決方案的總體需求可能會將數(shù)據中心的用電量增加到占全球總量的20%。
研究指出,在全球政治穩(wěn)定與正義的領域中,如果在缺乏道德審查,民主和透明的情況下發(fā)展人工智能,可能會導致不平等加劇,選舉結果偏頗,對少數(shù)民族的仇恨和民族主義加劇。在個人層面上,為用戶顯示內容的社交媒體算法往往依賴于接收者自己的先入為主的意見。
Fuso-Nerini說,這種類型的AI可以進一步分化社會。“當AI評估并預測人類行為時,存在潛在的偏見風險。”
當談到人工智能對全球乃至全球政治穩(wěn)定的影響時,研究人員表示,“適當?shù)恼吆土⒎蚣?rdquo;對于幫助將人工智能的潛力導向對個人和環(huán)境的最大利益至關重要。
“監(jiān)管監(jiān)督之前應有監(jiān)管洞察力,決策者應充分了解人工智能的挑戰(zhàn),以制定合理的政策。發(fā)展這種洞察力比監(jiān)督更為緊迫,因為在沒有理解的情況下制定的政策充其量是無效的,并且適得其反最糟糕的情況。” Tegmark說。